- 10mm 的焦段加上 APS-C 的 crop-size 約等於 135片幅下 15mm 焦段的裁切範圍, 而 135 片幅用的鏡頭也有 16mm 廣角. 而且我自己有一顆 16-35, 我會覺的買 10-24 等於再買一顆 16-35 一樣..
- 有人很喜歡呱呱呱的說啥等效焦段, 但實際上 10mm 焦段下的所有光學特性 (焦距, 放大比例, 廣角的峽狀變形, 遠近物的分離感, ...) 跟 15mm 根本不一樣. 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找找 sigma 8-16 和 12-24 這兩顆鏡頭拍出來的感覺, 12-24 的 12 端再怎樣都不會有 8-16 的 8 端那麼誇張的峽狀變形效果. 簡單的說, 焦段本身是無法被取代的一樣參數, 也不會是被等於的東西, 它最多只能被稱為 等效.
- 8-16 這種焦段, APS-C 底片用, 而且還是非魚眼, 以我所知除了 sigma 以外沒有第二家有做這種產品, 而 10mm 以下的非魚眼變焦, 另一顆更有名的是 Olympus 7-14mm F4 這顆 (4/3 mount), Panasonic 的版本應該也是拿這顆再改成 M4/3 mount, Panasonic 這顆在 photozone 的測試裡, 解析力也蠻強的, 也同樣拿到四顆星的推薦獎.
可是這顆市價比 Sigma 貴, Olympus 那顆的價格是 Panasonic 大約再乘以二, 相較之下這顆就算只能 MF 都比較超值, 但是, 它是 4/3 (M4/3) mount, 別的機種 (ex. NEX, samsung NX, ...) 沒有用它的機會, 對我是沒有吸引力的 :P (這顆有機械光圈) - 光圈葉片數比較多, 這顆是七片, 12-24 和 12-24II 是六片, 夜拍的效果會好上一點點. 而且其實這顆跟 12-24II 之間我比較過很久, 有部份是因為畫質的因素選了這顆.
- Nikon 家的 135 DSLR 都可以吃 DX 鏡頭, 就算換 135 DSLR 也沒什麼差別..
- 因為它焦距短, 景深深, 所以手動對焦非常好對.
缺點唷.... 目前的感想:
- 可用光圈不夠大. 不過這是它的缺點同時也是優點.
- 沒防手震. 有防手振的話可能就不會那麼利了吧...
- 手動對焦環阻力頗大. 但我覺的這同時也是它的優點.
- 花瓣罩是死的, 也無法上保護鏡. 個人覺的不很適合當旅遊鏡.
- 花瓣罩用的鋁外框並沒有扣住鏡頭, 而鏡頭蓋是扣在鋁外框上的.
先來幾張外觀照:
打開的樣子. 花瓣照是死的, 不能上保護鏡
外蓋. 72mm口徑. 鏡頭在裝上這東西時, 只有 16mm 焦段不會被擋到... XD
請小心, 它的帽子並沒有扣到鏡頭...
以下是測試照片, 都以 16mm 焦段, 全開放光圈為主. 機身 Panasonic GF2, 有外接閃光燈, 手動模式觸發, AWB為閃光燈, 4000x3000 大小, 100% 裁切 1024x768 大小 (相對座標為 x:1310, y:1250) 圖塊做比較:
Nikon 16-35mm F/4G ED VR 16mm段, F4.0
Panasonic 14-42 F3.5-5.6 (kit 鏡), 16mm 段, F5.6
Sigma 8-16 16mm段, F5.6
老實講如果不論發色, 這裡面 Panasonic 的 kit 鏡解析力較 Sigma 稍優....
而且 16mm 其實對 Sigma 這顆是最不利的焦段, 解析力都可以拼成這樣.
update 20130615: 新增 12, 14, 16 端在 full-frame (135) 機器上的成像範圍供參考:
12mm:
14mm (這時勉強算可用範圍):16mm (可用範圍):
其它的原始測試照片 (縮圖) 可以來這裡看
其它一些零散的測試照.
廣角星芒的一個共通點, 就是小... 沒辦法, 畫面收太廣, 單一個光源的折射光範圍一定會變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