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這顆鏡頭後我就來試拍它所謂的旋轉散景, 不過這顆鏡頭的旋轉散景其實有幾個出現條件, 目前整理出來的有..
- 不要使用鏡後距修正鏡片. 簡單的說, 裝上後就不會出現.
- 允許光圈範圍是 2.0~2.8, 2.8時已經不太明顯.
- 理想對焦距離 1.3m ~ 6m, 但要看比例. 後述.
- 物距跟背景物的距離差越大越好. 背景最好在無限遠端為佳.
- 物距太近造成散景太過強烈時也不會出現. 所以要抓好距離.
從第一點開始講. 鏡後距修正鏡片是因為鏡頭是 M42, 機身是 Nikon-F mount, 機身的法蘭距比較長, 會造成鏡頭 1.無限遠無法對焦 2.會變微距鏡, 所以需要矯正鏡片去拉到正確的鏡後投射點上. 不過這種鏡片也會有很多特別的地方, 以前這一篇有講, 邊緣畫質會下降, 一開始我就是故意要利用這一點才裝上矯正鏡片, 但是怎麼樣都拍不出旋轉散景... 也許是它光路修正的更正常了? 我不知道... 不過我覺的效果跟轉 FD 鏡時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第二點, 光圈設定跟大眾所知的一樣,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開大光圈~ ..... -_-
這顆鏡頭它在光圈開 F2.0~F2.8 時會有這個效果, 再往下的光圈就幾乎不會再出現 (應該這樣說, 收光圈後這種光學暇疵就收斂到幾乎看不到). 所以! 在這樣的光圈下還要把前景拍到清析銳利的話, 我會建議刻意把鏡後距拉長, 就像 M42 直接接 Nikon-F 這樣來讓光路更收斂.
散焦影像的大小雖然會隨著光圈而變動, 但如果要唯持這個效果, 就等於光圈值不能動它, 能動的只剩下跟被攝物的物距...
第四點, 物距差一直都是拍散景很重要的因素, 像這兩張, 這一張物距離的較遠:
這張物距離的較近:
其實從 lifeview 上就可以看出光點的變化. 近端拍攝會比較適用於片幅較小的機器.
第五點, 旋轉效果是跟著散焦成像的影像大小成正比的, 並不是靠的很近就一定會有這個效果出來...
這張的物距比上一張還要近, 所以即使是相距不到 10cm 的樹枝也會糊的不像話, 但此時想要的效果就會全部糊在一起, 做不出來.
拉遠一點就會發現不一樣了:
上面這張圖其實距離是特地抓的, 如第三點所述. 它有特定的物距內會比較容易生成這樣的效果. 而且這張可以看的出來, 背景 (或講無關的東西) 最好都離前景有段距離, 而且最好是統一的距離 (例如無限遠) 這樣最好, 不要有的前有的後, 這樣效果也不明顯.
其它的測試照片我先擺這裡.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 這顆鏡頭也有支援測光, 而且比 canon FD 的好用 (FD 因為是機身連動, 所以變成轉接鏡時會不太好撥). 它前方其實有兩個轉環, 最前面轉起來有刻度感覺的那個才是光圈, 後面那個其實是測光連動圈:
但其實測光環做工做的不是很確實, 會讓前端整個前移... 所以不要用力轉...
這是光圈全開 (F/2.0). 此時測光環其實是不能動的.
這是光圈調整到 F/16, 測光為全開光圈. (相機看到是 F/2.0)
這是它光圈開 F/4.0, 測光為全開光圈. (相機看到是 F/2.0)
這是關測光, 可以看到第二個環停在 2 那裡. 這時相機看到的才是 F/4.0
不過這顆鏡最好的中央/邊緣收斂光圈值是 F/11, 中央最好時是 F/8.0. 不過我的機子看到的都不是真正 M42 機器上看到的效果, 會比較銳利, 收 F/4.0 時已經很夠我用了.
update 2014/01/27:
這個鏡頭後來拿來改, 臺灣區有找到兩篇文章, 另一篇要铣床的, 我沒辦法, 我只能參考這個比較動的了刀的文章:http://www.bigeye.url.tw/big5/d_heli58_2_2.htm
來改. 特別是第六張圖那個環.
(沒辦法提供我自己改鏡結果的照片是因為... 我把螺絲幾乎都鎖壞掉了, 現在也很難再拆開來一一拍照記錄...) 我改了兩個地方, 僅供參考:1. 去掉對無限遠的卡筍螺絲. 拿掉這個螺絲後, 還可以再往後退約 0.5mm
2. 我把這個環拿掉, 改用兩條鐵絲 (一般綁土司用的那種, 去掉塑膠皮後) 對絞後做成墊環墊在原本的位置. 這個部份的替代材料我找最久, 因為我沒辦法特別去車這麼一個環 (內徑 30.5mm 外徑 32mm), 還只能要 0.8mm 高....
ok, 然後就可以對無限遠了.....
不建議用這個改法是因為, 對焦環的無限遠刻度要改, 而且對無限遠時很容易打板 =_=
update 2014/03/20:
追加簡單改鏡筆記: http://yoko-hama.blogspot.tw/2014/03/helios-44-2.html
update 2014/03/27 星芒測試. 只要不是離的太近的都還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