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大概一個月後整理出一點心得. Z6/Z7 是 Nikon 第一次做 fullframe 無反的作品, 也許也是因為晚 sony A7 太久才出現, 才一次放出這麼多功能在這機身上, 於是相較於之前用過的 D610 / D750 來說是非常有誠意的作品, 就像現在 AMD TRX40 逼的 intel 不得不把 i9 單價下調到變 999USD 一樣的有誠意...
不過因為 Z 系列相較於過去 D8xx 系列更改很大, 其中一個最大的更改, 個人認為就是雙手改單手操作. Nikon 認為, Z 系列比較輕比較常單手操作, 所以它跟 canon 6D 一樣把左邊按鈕全部刪掉了!!! 在這裡我認為 Nikon 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雙手操作下可用的按鈕位置及數量, 絕對高過單手可用的範圍 x2 ....
你有看過 game console 用單手搖桿嗎? 有! 有出現過! 但有沒有活下來? 沒有! 它死了!!
Z6 有個優點也同時是缺點, 就是功能很多, 但可以用的按鈕以及組合鍵並沒有變多. 以 D610 來說的組合鍵, 光左手這邊就有營幕邊的四個 picture-control/AWB/RAW/ISO, 前面有 BKT / flash EV / AF模式選擇, 共 7 個, 前面食指或中指負擇一個, 後面大姆指負責一個, 右手食指負責前方 dial 大姆指負責後方的... 右手 EV / 測光選擇 / 景深預覽 / fn, 4 個, 因為在這裡前方可能由食指中指負責按壓, 大姆指負責後方 dial, 所以這區的功能不能排需要 dual-dial 的 (像 ISO 可以調 100-6400, auto/normal), 總共 11 個組合鍵可用.
而 Z6 有幾個? 5 個 Fn:
而扣除掉機身上原本有的 ISO / EV 組合鍵後, 剩下 9 個你要挑出 4-5 個分配在這些 Fn 上.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 Fn 都可以設定成你想要的組合鍵功能... 例如這一個:
你只能選 FX/DX, non-CPU 鏡頭選擇....
而且很奇怪的是我不懂為什麼 non-CPU 無法排進那個 i 選單裡, 你的鏡頭是可以像加特林機關槍一樣換鏡頭跟換槍管一樣快, 可以很動態的切換嗎? 為什麼不做其它的 hotkey 像 picture-control 像 low-light AF 像別的, 要做一個 non-CPU profile select..... !?
而且我更無法理解的是, 你做兩個 AF 對焦點方向鍵幹麻...? 這就像電腦上接兩隻滑鼠, 兩隻都在搶同一個游標, 這樣有很好玩嗎? 而且, 既然框起來那個鈕已經拿來做對焦點選擇了 (認真說, 比下面那個方向鍵盤好用很多, 直覺而且快速), 底下的方向鍵組為什麼不學其它家拿來設定成其它單鍵功能..... ?
像 Panasonic GF2 這樣設計:
這個是 A7 的, 而且更別說方向鍵同時還是轉盤...:
而且 A7 這樣操作起來就已經覺得功能好像很多了, Z6 功能有比它少嗎? 沒咧, 多的多了...
多一個 "i" 鈕像 sony Fn key 叫出不常用功能的選單這是很好的設計, 而 sony 是一頁, Panasonic 是兩頁, 不常用跟更不常用. 老實講我認為 Z6 比 GF2 更該有第二層選項, 因為雜七雜八功能真的太多, 而且可以同時檢視確認工作狀態, 其實非常重要....
.
.
如果說是為了承襲過去 Nikon 系統的操作方式做的設計, 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 雙手協同操作一直是 Nikon UI 系統的一個傳統, 要更改什麼設定可以盲操作, 觀景窗就可以確認設定是否是你想要的, 直覺而且快速. 配合兩個 dial ring 等於單一個按鈕有 4 個按鈕的作用, 按鈕數量少了, 操作就簡單了, 這也是我用 sony A7 那麼久主力仍舊停在 Nikon 家的主要理由, 很多時候機會是不等人的.
而 sony 跟 panasonic 無反的 UI 設計也是單鍵操作制, 因為單手操做的關係拿掉很多機身左手邊的按鈕, 有一些比較小的機種甚至還把主功能切換轉盤設計在 EVF 右邊 (z50 也這樣設計) 很明顯就是為了妥協單手操作所有功能的界面設計.
而且老實講 Nikon 無反的腳步之慢, 特別是相對於 sony 的慢, 幾乎重現當年 canon 1Ds 到 Nikon D3 這段空窗期的歷史, 兩個品牌的黃金交叉也可以說就是這麼產生的, 到今天會來買 Z6 的用戶我敢說有很大部份是老 Nikon 用戶, 有著太多舊鏡頭包縛不想丟掉, 還有 Nikon 一直承襲很好的操作界面而來, 基本上, 不管你是哪一家用戶, 還會選擇同樣品牌的相機會有不少比例在減少摸索機身操作與性能的時間, 過去用 D80, D90, D600 這種感覺都很好, 但到了 Z6, 僅管軟體操作界面依舊, 分類邏輯清楚, 但在硬體操作上我卻有很強烈的操作界面不夠用的感覺, 而且我只是針對 D600 的功能來論而已. 於這點來說, 我覺得 Nikon 並不算忠實的做到操作經驗繼承.
它這樣做我反而覺得我是不是該拿掉那些功能, 甚至回歸全自動就好?
如果我上一臺機身是 P900, 這樣的界面我認為是可以的, 足夠的, 非常好的. 也許我該往這種思路方向進行吧.
喔對再次讚揚 Nikon 的就是對 lightroom 的支援度, 機身的調色可以在 lightroom 上忠實的還原, 這點比過去的機身都好用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