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USB hub driver (Windows 7)

有些人覺的 USB hub 沒有 driver, 這個說法表面上算對, 但其實是錯誤的. 以 linux kernel 來說它包在 USB core driver 裡一起, 但在 windows 裡卻可以拆離成分開的檔案, 這個檔案叫 usbhub.sys 跟 usbd.sys (root hub).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usbd.sys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usbhid.sys
安裝時的參考檔 usb.inf
%SystemRoot%\inf\usb.inf (不可以是別的路徑)
一般來說是 usb.inf 很常不見, 原因不明, 可能跟我用過 USB oblivion 這個軟體有關係, 總之以上這三個檔案不見的第一時間是無法發現的, 等到

  • USB 裝置換孔位
  • 新裝 USB hub
  • 新裝 USB UART device (如 FTDI2232 這類的東西)
  • 接上 Android device PC端說找不到 driver

裝不起來時才會發現. USB UART (特別是多 port 的像 FTDI2232/4232) 跟 Android device 的症狀會比較明顯, 因為這些都是 USB device 認的到但是路徑不正確.
正確:
USB\VID_04E2&PID_1424&MI_00
有問題的:
USB\VID_04E2&PID_1424
後面 &MI 的部份會完全不見, 所以認不到, 在裝置認不到的第一時間都會以為 driver 有問題, 通常不會懷疑到是不是 Windows 本身的 USB host 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是檔案不見, 從另一臺電腦 copy 出來是比較直覺的方式, 但通常出狀況時你只有你面前出包的這臺電腦而已, 所以找這裡面:
%SystemRoot%/winsxs (不一定是 c:\windows, 特別是你系統修不只一次過時)
的 usb.inf 這個檔, 先貼回 %SystemRoot%/inf/ 裡試試看, 如果成功就不需要費時去貼回 driver 檔案.
如果這樣不行, 首先你要找一個工具叫 unlocker , 用這個工具, 先將
usbd.sys (如果你是連 roothub 都抓不到就要動它)
usbhub.sys rename 成 _usbhub.sys 後 (刪除或直接蓋掉會說你沒有權限), 再把檔案貼回去.

步驟有點麻煩也有點囉唆, 但如果不想重灌系統的話, 就努力一下吧.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foxxray (廣鼎) FXR-BM-12

foxxray (廣鼎) FXR-BM-12, 網路上找到的絕大多數都是業配文, 好像沒有人買過這東西似的. 前兩天因為看到它可以用到 7 個按鈕, 就買來玩玩看

它的 4,5,6,7 定義特別跟別的滑鼠都不一樣, 一般 5 button mouse 4 & 5 是上一頁 / 下一頁, 它 5 是連發左鍵, 4 是臨時把 DPI 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一般最常用的 4 & 5 被定義成兩個無用的按鈕, 6 & 7 更瞎了, 定義成音量上下. 這兩個鍵最瞎的地方在被定義成一般遊戲不能使用的鍵, 也就是說, 對絕大多數遊戲來講, 這支就是 3 鍵鼠
我去問過廣鼎, email 發過去當沒看到也不回信, 打電話過去才說不能軟體改.

你不願意改, 那我就只好貼在這提供產品資訊, 讓想買的人決定要不要買.

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

[轉] Windows 10 UAC

沒實驗過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EnableLUA=DWORD:0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40歲

在這個時間點該寫下的一句話, 為了這個其實我想了很久. 這 30 年來的求知生涯裡, 唯一不變的就是 "變", 唯一直得懷疑的就是真理. 所以我覺的留這句話寫給以後的自己....
.
"懷疑所有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Microsoft Azure IoT certification

筆記一下做 IoT device 認證的流程. 在這裡先說我的結論: IoT device 認證硬體所需要的, 就是可以連 internet 的 ethernet 界面 (ethernet 可能是模擬的那也可以, 但一定要可以連 internet, 因為最後要連去 azure cloud server 做認證), 其中最主要的部份是加解密, 你 device 送出的加密資料 iot device explorer 可以解, device explorer 送出的加密資料你 device 可以解的開, 這樣才可以完成認證. 我認為對 Microsoft 來說它的重點在加解密.
至於 internet 連線能力最好是 raw package 不是靠 TCP/IP stack, 有沒有在 NAT 後面無所謂.

1. Azure 相關環境的建置:


整體流程參考文章..
https://azure.microsoft.com/zh-tw/documentation/articles/iot-hub-tested-configurations/
  • 首先你要有 microsoft 的帳號, hotmail.com 還是 outlook.com 這類的都可以.
  • 這個帳號要綁信用卡... (這點可以說是整個流程裡最棘手的部份)
至於帳號怎麼用信用卡付費, 還有一套跟 Microsoft 申請的流程要跑, 因為這個流程會隨 Azure portal 界面更改而小有變動, 目前不寫在這裡. 目前 (2016/06) 以它免費帳號附贈的 6300NTD 額度來說, 只是做這個認證, 完全花不到裡面的額度. 即使是如此, 我還是去申請了發票請款...

在申請完 azure 帳號後, 要照這個文件設定一個 azure 端的 iothub service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blob/master/doc/setup_iothub.md
如文件所述, 記得把 primary key copy 下來, 會用在 device explorer 上.

device explorer 有可以直接安裝的 .msi 檔 (它有 source-code, 但重編它意義不大) 可用: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releases
目前 device explorer 僅能在 windows 下執行. 安裝好後執行它, 參考設定文件: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blob/master/doc/manage_iot_hub.md#device-explorer
把剛剛從 azure portal 上 copy 下的 primary key 貼在 configuration 中, 再從 device explorer 裡新增你要認證的 IoT device 型號, 此時你會再得到另一組新 key, 選到 "Copy connection string" copy 下這個字串.

這個字串很重要, 就是你日後要改 c#, 改 c sample code 裡的那個關鍵字串. 以下就是 code work.

Device Explorer 雖然目前只能在 Windows 上跑, 但對於認證並不影響, linux iot device 測試一樣要連到這台裝了 Device Explorer 的 Windows 機器上, Windows 也是.

2. Ubuntu linux 14.04.4 LTS armhf (for C)

先講 ubuntu 是因為拉它的 sample code 用 git 比較方便, 有 linux / windows 雙修的人我建議先用 linux git 把整包 code 拉下來後再分給 linux 或 windows 機器去編.
  • git clone --recursive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git
以下是在板子上做編譯的動作, 我沒有試過拿 linaro 的 gcc 4.9 tool-chain 去 cross-compile 這個 sample code, 因為它只要對應的 SSL library 那些東西版本不對, 就算編的過也過不了測試.
需要安裝這些東西: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y curl libcurl4-openssl-dev build-essential cmake git libssl-dev uuid-dev

再檢查版本是否合乎需求
  • cmake --version
  • gcc --version
因為這包 sample code 需要 cmake 2,8,12 以上, gcc 4.9 以上才能正常工作, 裝 cmake 時就會強迫把 gcc 4.8 相關套件也全裝上去. 裝 gcc 4.9 需要這些步驟:
  • sudo apt-get install -y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ubuntu-toolchain-r/test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y install gcc-4.9 g++-4.9
  •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gcc gcc /usr/bin/gcc-4.9 60 --slave /usr/bin/g++ g++ /usr/bin/g++-4.9
  • (update 2016/09/12 see update note)

如同參考文件: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blob/master/doc/get_started/ubuntu-ankaa-c.md
一樣, 修改以下三個檔案
  • azure-iot-sdks/c/iothub_client/samples/iothub_client_sample_amqp/iothub_client_sample_amqp.c
  • azure-iot-sdks/c/iothub_client/samples/iothub_client_sample_http/iothub_client_sample_http.c
  • azure-iot-sdks/c/iothub_client/samples/iothub_client_sample_mqtt/iothub_client_sample_mqtt.c

  • static const char* connectionString = "[device connection string]"; 
的部份, [device connection string] 就是用前面講的 Device Explorer 中 Copy connection string 出的字串.
再來才是
  • sudo azure-iot-sdks/c/build_all/linux/build.sh

最後它會做些測試, 只要看以上三個 sample code self-test 沒過, 大部份就是 ssl library 之類的套件不合需求所致. 例如我在 debian 8.4 上做同樣的事, debian 8.4 有原生的 gcc 4.9.2, 但編出來的東西就是不能用.

測試時有裝 Device Explorer 的 Windows 機器要開機開著, 選好 device 後, 點選 monitor 開始監聽來自這個 iot device 發的訊息, 跟送出給這個 iot device 的訊息, 就可以完成測試.

ps1. 因為 ubuntu 14.04 base-core 只有 armhf, 所以我不知道 armel 能不能編的過.
ps2. 如果確定 target ARM 是 ARMv7 的機器, 可以試著使用 ubuntu 14.04 base-core 套件
http://cdimage.ubuntu.com/ubuntu-base/releases/14.04/release/
的 rootfs 掛起來後, 再去編譯. 如前面所述, 此時的 kernel 只要打通 UART (for debug) 跟 ethernet 就可以測試,
ps3. 三個 sample code 預設都不會 printf 出它送出的訊息, 只能靠從 Device Explorer 接收到的訊息判斷是否可以正常溝通. 需要進一步資料正確性驗證工作的請自己改 code. Device Explorer 收到訊息的樣子請參考下圖 Windows 10 的範例, 送出的嘛............... 因為訊息太亂我不想貼了 sorry (重點是根本無從驗證正不正確)

3.Windows 10 (for C#)

目前編譯環境 Windows 僅能支援 10. (ps. 按照原始的文件, 你必需要在要認證的裝置上跑那個 code builder, 但實際上個人實驗的結果是根本不需要, 只需要執行編譯出來的 binary 就可以)

首先的要裝一個 Windows 10, 專業版或個人版都可以, 試用就可以不需要正式版 (正不正式看你需要...). 裝好後第一件事情就是 setting, security and update, developer mode 打開.
安裝 visualstudio 2015 (community 版即可)
https://www.visualstudio.com/en-us/downloads/download-visual-studio-vs.aspx
只知道需要幾樣元件有:
  • Programming Languages
    • Visual C++
      • Common Tools for Visual C++ 2015
  • Windows and Web Development
    • Microsoft SQL Server Data Tools

安裝網路版 SDK:

網路版安裝有一個好處, 它會幫你檢查 vs2015 有沒有欠缺元件.

下載前面講的檔案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
(Windows 用戶可以點選旁邊的 "clone or download" 再 download zip 下載, 可是個人比較信任它的 git clone 能力...), 解開壓縮檔.

如同文件
https://github.com/Azure/azure-iot-sdks/blob/master/doc/get_started/windows10-aaeon-up-csharp.md
所述, 修改 program.cs 中 private const string DeviceConnectionString = "replace";, "replace" 就是用前面講的 Device Explorer 中 Copy connection string 出的字串. 然後 build solution.

要測試時, 進 console, 到 project 的 release folder 下執行該 .exe 檔...
azure-iot-sdks-master\csharp\device\samples\DeviceClientAmqpSample\bin\Release\
送出成功會像這樣:
Device Explorer 收到會像這樣:


ps1. 如果此時提示 Microsoft.Zaure.Devices.Client.DLL 找不到, 請先嘗試 build Microsoft.Zaure.Devices.Client 這單一個 project 試試看. 如果這一個失敗, 後面三個 sample code 就算編的起來也不能使用.

ps2. 用 vs2015 打開 iothub_csharp_client.sln, 打開後 vs2015 會提示是否要安裝欠缺的套件, 如果沒有出現, 可以嘗試看看 solution explore 那邊有沒有 "install missing feature(s)" 的選項, 安裝欠缺的套件. 個人建議 android SDK 跟 iOS SDK 可以不用裝, 因為此時的重點是 C#.

最後, 要把 build log 存起來, 寄給微軟時會要用到.

added note 2016/06/23 根據這篇文
http://www.inside.com.tw/2016/06/21/connecting-to-microsoft-azure-iot-hub-using-mqtt
所述, Device Explore 給的 key 有可能只有 24 小時的效力, azure portal 看到 iot hub 的那個 primary key 我則是確定可以用很多天 (其實是我沒換...) 都還有效. Device Explore 配發給 device 的 ssh key 是不是只有 24 小時內有效, 我不知道, 等有機會我再試...
update 20160912:
今天看到 ubuntu 14.04.5 LTS 更新裡有 gcc 4.9 (不是只有 base 而已) 可用, 看來可以直接裝.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Windows] 傳統注音

是的, 我就是那種一點都不喜歡新注音, 用了十餘年傳統注音到今天那種人...
新增以下的 registry 進去後, 就可以有新增傳統注音的選項 (Windows 10 有效)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CTF\TIP\{B115690A-EA02-48D5-A231-E3578D2FDF80}\LanguageProfile\0x00000404\{761309DE-317A-11D4-9B5D-0080C882687E}]
"Description"="Chinese (Traditional) - Phonetic"
"Display Description"=hex(2):40,00,25,00,53,00,79,00,73,00,74,00,65,00,6d,00,\
  52,00,6f,00,6f,00,74,00,25,00,5c,00,53,00,59,00,53,00,54,00,45,00,4d,00,33,\
  00,32,00,5c,00,69,00,6e,00,70,00,75,00,74,00,2e,00,64,00,6c,00,6c,00,2c,00,\
  2d,00,35,00,30,00,36,00,36,00,00,00
"IconFile"=hex(2):25,00,53,00,79,00,73,00,74,00,65,00,6d,00,52,00,6f,00,6f,00,\
  74,00,25,00,5c,00,53,00,59,00,53,00,54,00,45,00,4d,00,33,00,32,00,5c,00,69,\
  00,6d,00,65,00,5c,00,49,00,4d,00,45,00,54,00,43,00,5c,00,49,00,6d,00,54,00,\
  43,00,54,00,69,00,70,00,2e,00,44,00,4c,00,4c,00,00,00
"IconIndex"=dword:00000000
"Enable"=dword:00000000
"ProfileFlags"=dword:00000004

原始資料:
http://miktung.pixnet.net/blog/post/442036265-windows-10-%E6%96%B0%E5%A2%9E-%E5%82%B3%E7%B5%B1%E6%B3%A8%E9%9F%B3%E8%BC%B8%E5%85%A5%E6%B3%95(%E3%84%85%E5%8D%8A)-(win8%E9%81%A9%E7%94%A8)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Windows CE] x86 default debug UART

很懶的在 loadcepc.exe 這裡下參數的可以改在這裡.

COM1, 38400.

C:\WINCE700\platform\CEPC\src\bootloader\dos\loadcepc\main.c
約 201 行
    BootArgs.ucComPort       = 1;
    BootArgs.ucBaudDivisor   = 3;           // Default 38400

ubBaudDivisor 的設定在 BaudTable, 設定為 1 時就是 115200.
BaudTable[] =
{
    { 9600,  12},
    { 19200,  6},
    { 38400,  3},
    { 57600,  2},
    { 115200, 1}
};

怎麼 compile 就是個大工程了, 不寫在這.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三秒超冷篇] 濾水器


有個日本綜藝節目, 請到五家濾水器廠商到現場, 來展示他們家的產品有多麼優秀.

第一家拿起一杯泥水, 說戰場上只要有他們家的濾水器就有飲水, 話說完把泥水倒進去, 這時大家都看到出來的水竟然是乾淨的!!!
"太神奇了!!!" "太不可思議了!!!" 一時驚聲四起

第二家拿起一瓶墨汁, 就往濾水器裡倒, 這時大家都看到出來的水竟然是乾淨的!!!
"太神奇了!!!" "太不可思議了!!!" 一時驚聲四起

第三家拿起一杯海水, 說只要有海水就有飲水, 話說完把海水倒進去, 喝了濾出來的水, 對大家說:
"這是淡水!!!"觀眾也拿起來喝喝看, 發現的確是淡水!
"太神奇了!!!" "太不可思議了!!!" 一時驚聲四起

第四家一出場就是隔離箱, "各位好, 這是福島電廠外的海水. 過了我們家的濾水器, 連輻射都沒有"
主持人小心翼翼的測了輻射值, -0.000000003uEV/s !!!! 這真是太神奇了傑克
"太神奇了!!!" "太不可思議了!!!" 一時驚聲四起

第五家一出場只拿一個濾水器, 跟一堆石頭.
"各位, 見證神奇的時刻"
說完就把一堆石頭放進濾水器裡, 勦了勦後竟然噴出大量的水出來
"各位, 這是可以喝的水"
觀眾也拿起來喝喝看, 發現的確是飲用水!
"太神奇了!!!" "太不可思議了!!!" 一時驚聲四起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其實想拍 f90 (X) f/90 (O) 很久了...

好久沒來發廢文了, 嘴有點癢....

以前的入門書裡我有句印像很深刻的描述這樣寫光圈說,
如果有光圈能縮到跟蟲孔一樣大, 它的景深可以看到過去也可以看到未來 (X)
如果有光圈能縮到 f/64, 它的景深會深到根本不需要對焦. (O)
嗯, 蒸的是這樣嗎? 我們請到 C4 (X) A005 (O) 來驗證這個流言:

Tamron 70-300mm Di VC USD + Kenko DGXpro 2x, 300mm 端 f/90.
是的, f/90. 這個光圈我想比 f/64 還小, 應該有說服力吧.
EXIF 在這. 不要問我為啥沒有鏡頭資料, 副廠鏡本來就該低調點




這是混亂的拍攝現場. 可以看到其它的物體離的有多近...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Sigma 24-105mm F4 DG OS HSM

基本上, 防潮箱裡永遠少一顆鏡頭的心情, 我想大多數人都可以瞭解的. 從買 GF2 以來其實手邊唯一沒有的就是高倍率變焦旅遊鏡, 沒有買這種鏡頭的原因就是解析力不夠, 在有限的預算裡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樣的產品. 不過旅遊拍久了, 很多時候會覺的, 能不能拍到, 會好過拍的拍不好. 高倍率變焦鏡的畫質再不濟, 也要比數位放大的品質好上許多. sigma 24-105mm 這支一開始就是以高解析能力為主打 (畢竟這顆的前一代 28-105mm f2.8-4 那顆畫質可以說慘不忍睹, 也可以說對的起它的價格跟重量..), 以旅遊鏡用途來講, 這顆算是目前看過解析能力最好的一支.

這次它的比較對像是我用很久的 Tamron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 這兩支在攜帶性來講是幾乎完全一樣的, 口徑一樣, 高度差約 1mm (根本可有可無), 重量差 60g (也是可有可無), 遮光罩也是幾乎完全一樣, 只差不能通用而已.

也就是說原本 A007 怎麼帶它就怎麼帶. 不過 A007 70mm 無限遠端的畫質對我來說算很糟糕, 比較無限遠端也就成了我主要的比較對像..

25米物距原圖. ISO400, 1/200s, f/8, 5000'K, 標準色調

Tamron 24-70mm

Sigma 24-105mm

Tamron 24-70mm 100% crop, 512x512 pixel

Sigma 24-105mm 100% crop, 512x512pixel

差別不大. 再來看無限遠端. 以下 ISO1600, 1/400s, f/9, 標準色調, 6250'K:

 Tamron 24-70mm 60mm端, 100%crop 512x512 pixel

 Tamron 24-70mm 70mm端, 100%crop 512x512 pixel

 Sigma 24-105mm 60mm 端, 100%crop 512x512 pixel

 Sigma 24-105mm 70mm 端, 100%crop 512x512 pixel

電塔是因為雲霧影響不算太準確, 看旁邊的樹可以看的出來, 這兩支鏡的 70mm 無限遠端 sigma 較優秀, 但其實並不會差到太多, 但 sigma 再加上可以拉到 105mm, 基本上就把 Tamron 24-70mm 輾過去了.... 不過 Tamron 24-70mm 其實也並不是為了對焦對無限遠的應用而來.

至於對比就差非常多了. Tamron 24-70 這支看來就是為了低對比, 近距離的應用所設計, 差別很明顯. 一樣都是 1/80s, f/4, ISO1000, 標準色調, 4550'K:
 Tamron 24-70mm


Sigma 24-105mm

其實眼尖的人從上面的圖就可以看出 sigma 這支對比明顯較強.
再來比較同樣 24mm 端的對比.
 Sigma 24-105mm

 Nikon 16-35mm f/4G N

 Tamron 24-70mm

Tamron 這支的低對比格外明顯 (而我記得 Nikon 24-70mm f/2.8G N 這支的特性比較接近 Niokn 16-35mm f/4G N 所以要特別抓出來比較), 明亮度也明顯較 16-35mm 這支略暗.

然後 sigma 24-105mm 這支的最近對焦在 105mm 端, 24mm 端的最近對焦距反而拉遠了. Tamron 24-70mm 則全都是 28cm.

總之目前感想是, 想要拍景拉顏色, 選 16-35mm 那支或這支 sigma 24-105mm 就對了, 以前拿 Tamron 24-70mm 這支低對比鏡出去拍風景真的是錯誤行為... (雖然軟體可以修, 但會覺的不管怎麼修味道就是不對).

個人挑這支的幾個理由..

  • 望遠端比 24-120mm f/4G N 優秀, 上面的圖可以看的出來.
  • 在 28-105mm 附近最強原廠鏡是 Canon 24-105mm f/4L, 這支已經屌打 Nikon 24-120mm 好幾年了, 在 Nikon 家想要用好點的 24-105mm, 要不是跳槽, 要不就是挑 sigma 這支.
  • 承上. Nikon 最近出了支 16-80mm f/2.8-4E 算是 24-120mm 的後繼版 (其實表現還好..). 老實說, 如果我有 D7100 (因為 D7100 可以再使用 x1.3 crop 對我而言很重要) 的話, 這顆就是首選, 光圈又大好拉快門, 又有 VR (17-55mm 沒有), 又輕巧. 但因為它是 E 環, D80/D90 不能用這顆, 超幹...
  • 在 FX 機器上可以再切 DX 讓這支可用範圍變成 24-157mm
  • 高對比鏡. 其實鏡頭本身對比是不是真的有這麼高我懷疑了一陣子.

再來是星芒, 這支的星芒還不錯看, 跟 Tamron 24-70mm 一樣都算收殮星芒尾的. 24mm 端:

至於旅拍, 現在還沒有...







另外呢, F/4 光圈夠不夠用呢? 我認為是不夠用的... 其實夜間應用來說 f/2.8 都不夠, f/2.8 + 三級防手震 + ISO25600 也許可以拉到堪用的地步, 這支則是連在白天使用 auto-ISO 都會主動跳到 12800 以上, 所以夜間應用這支真的不需要想太多.

160228 update:
這是目前能拍到最大片的耀光. 我打算研究怎麼讓耀光 100% 出現..

也許是這顆鏡原生光圈就小, 對太陽直打可以打星芒不用縫卡. 不過效果沒有 SEL1018 好用.


先這樣..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commlite CM-ENF-E1

簡單的說, 這是一個 sony e-mount 轉 nikon F-mount 的轉接環, 支援光圈控制跟自動對焦. 不過既然是轉自動鏡頭, 就會有相容性的問題. 測試機身是 sony A7, 目前測試到的幾隻鏡頭:
  • Nikon 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
    • 對焦 ok 光圈控制 ok.
    • 加 kenko 2x DGX 兩倍鏡後機身很常對不到焦. 我認為是機身的問題.
  • Nikon 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
    • 對焦 ok 光圈控制 ok.
  • TAMRON 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 對焦 ok 光圈控制 ok. 整體情況跟小黑六一樣
  • TAMRON SP 24-70mm F/2.8 Di VC USD
    • 沒辦那直接裝上轉接環, 會卡到.
    • 加 kenko 2x DGX 兩倍鏡後可以正常操作.
  • Sigma 17-50mm F2.8 EX DC OS HSM
    • 無法正常操作, 對焦不行光圈控制不行.
  • Sigma 8-16mm f/4.5-5.6 DC HSM
    • 對焦不能操作, 光圈控制無法操作.
  • Sigma 24-105mm f/4 DG (160525 update) 
    • 操作一切正常, 除了機身引起的對焦問題以外.


A007 接上就像這樣. 不過 A007 不是我買這個環計劃中打算要接的鏡頭, 我的打算是 sigma 8-16mm, 還有 nikon 之後打算全面推行的電磁光圈鏡像 16-80mm f/2.8-4E 這支, 到了那時, 就不能靠外面撥光圈開合桿去控制光圈, 必需要靠電子信號, 搞的跟 canon 一樣.... 買這個轉接環也只是為了要在那時代的鏡頭還可以控制光圈使用, 當然啦, 這是如果還有買 nikon 鏡頭機會的前提下設想啦.
對焦是原本就沒有在期待, 在 A7 上只能用慘劇形容, 拍拍景都不算很夠用, 更別提追焦了. 不過我認為這是 A7 本身峰值對焦演算法的問題, 換到 A7Rii 會不會比較好...... ? 我不知道, 我沒有在期待, 有沒有比較好對我不重要.

update. 2016/05/02
有幾個建議:
1. 它不支援 D 鏡. 也就是機身馬達驅動對焦鏡頭它不支援.
2. 如果接的是沒有電子接點的手動鏡頭 (Zeiss ZF.2 我沒試過, 也許沒這問題), 它會開機 27 秒後才能正常測光, 三分鐘後才能給你按快門. 也就是說, 如果是接這種鏡頭, 我建議使用最簡單的那種機械式轉接環就好.
update 2016/07/08
現在才看到新的 firmware v03, v03 跟以往的差別是, 以前能對焦的現在通通不能對焦, 但 sigma 8-16mm 可以調光圈了, ..... (那你這跟純機械轉接環是差在哪啊幹)
update 2016/7/22
新的 firmware v04 看起來跟 v03 一樣看來只想支援 A7II 跟 A7RII, 在 A7 上對焦只剩 nikon 16-35mm 正常而已, 其它只是會動... 不過跟之前不能動比起來, 算有進步了. 這版感受到最大的改變是非電子鏡像 AiS 鏡, 並不會讓你開機快兩分鐘後才能按快門, 現在馬上就可以用了.